一、地基處理加固的方法
1、增大基底面積當建筑物層數較多時,為了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可以采用錨桿靜壓樁或者粘膠擠密樁進行基礎擴展。
2、改善地基土體對毛細管作用的滲透能力由于上部荷載和周圍因素產生不均勻沉降現象,所以需要通過改良地基土壤的措施使地基變得疏松整齊等。
3、設計淺埋深度在軟弱黏性土(如淤泥質土)中埋置地下水,并應按規范要求設置防潮層或灌砂樁,這樣才便于排水減緩流量。
4、強化地基抗剪切破壞能力在軟弱黏性土(如沙土與碎石土)中加固地梁,宜選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柱或板來抵御剪切破壞;在有地震區域,則宜采用較好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柱或預制圈梁等加固地基,這是目前主要的地基加固方式。
5、改善地基土的抗凍脹能力冬天施工時地表溫度低,如果不做好相關的保暖措施就直接施工,很容易在地基中形成凍脹狀態,從而引發開裂、坍塌甚至倒塌等事故。在冬季施工時也必須要注意防止地下水被凍脹導致的基礎喪失其原有強度。
二、地基處理加固的注意事項
1、增大基底面積當地基承載力及其穩定性比設計值小得多時,可將其基礎向寬的一邊傾斜;若基礎出現不均勻沉陷,即可在此基礎適當位置植入鋼筋,以利錨桿靜壓樁或灌漿料充當載體.
2、改善豎向剛度在地基加固中,豎向剛度和整體性都取決于地基土的抗剪強度。當地基承載力或其它因素不考慮時,應盡量把基礎放大些;當然還可以通過改善豎向剛度來實現。
3、控制撓曲偏心軸線當地基承載力或其它因素超過設計標準時,可采用縱向柔和型干縮模芯樁、彈性墊層或外挑式角柱陣法加固,當基礎出現不均勻沉降時,可采用外挑筒法,但要求支撐體系內壁應伸入到基礎內側0.1mm,同時,基槽底部不可出現明顯凹陷。
三、建筑地基怎么做?
1、挖槽開挖,深度不小于30公分,寬度不小于10米,深度要大于50公分,如果是軟土層的話要控制在15-20公分左右。
2、清渣,在挖好的溝槽內放上鋼筋籠(鋼釘),然后再放置鋼絲網片,讓土體更加結實穩固,避免地基出現不均勻的沉降。之后再撒一些沙子讓表層吸滿。
3、回填,在回填土上鋪設鋼筋網片,然后再撒一些沙子,最后再灑水養護,一般在8~12天的時間就差不多可以搞定。
4、夯實,在夯管上放置一層鋼釬,使它變得更加牢固。
5、混凝土,混凝土澆完以后,還需要進行回填,混凝土澆筑好后還需要在表面蓋上薄膜防潮,避免地基出現潮濕的問題。